中国电影正在戛纳写下新故事。
就在5月23日凌晨,第78届戛纳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华语影片《狂野时代》首映结束后,赢得了现场鼓掌7分钟。
这一刻,一身中国水墨园林图景刺绣长裙的舒淇回眸一笑,
而影片中表现狂野的易烊千玺现场异常沉稳。
在戛纳ICS场刊开分中,《狂野时代》(英文名Resurrection)得分破3,达到3.21,并收获一枚金叶子(代表最高评价)。暂列所有主竞赛场刊评分的第7位。
目前戛纳主竞赛单元22部影片已展映大半,《情感价值》和《密探》大奖呼声最高。
在今年主竞赛整体口碑不尽人意的情况下,国内媒体依然看好,毕赣个人风格强烈的《狂野时代》最终能斩获奖项。
在戛纳这个全球电影艺术最高级别的盛事,从《霸王别姬》到《花样年华》,华语电影曾留下太多高光时刻,今年也有三部影片入围不同单元——
易烊千玺、舒淇主演的《狂野时代》、麦浚龙执导的《风林火山》和张子枫马伊琍主演的《花漾少女杀人事件》。
目前看来,除了《狂野时代》口碑不低,一人分饰五角的易烊千玺和重回恶女赛道的张子枫演技也备受好评。
沉寂多年,中国电影在戛纳再现口碑盛世。
华语片文艺复兴?新生代演技集体爆发?
至少这一次,戛纳的中国电影人们,终于给影迷带来久违的“狂野时代”。
01 毕赣和易烊千玺的《狂野时代》
先说大家最关注的,《狂野时代》。
作为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,这部毕赣导演,易烊千玺、舒淇、赵又廷、李庚希、黄觉出演的科幻文艺片,不仅是毕赣个人的突破,也标志着中国电影创作的代际更迭——
第五代的历史叙事、第六代的现实凝视、港台地区艺术电影随着侯孝贤等大师失语陷入沉寂后,新一代导演正以更个性化的表达、国际化的野心,再为华语电影写下新故事。
此前只拍过《路边野餐》和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两部长片就惊艳四座的毕赣,这次为何如此值得期待?
首先,这部片无疑标志着他生涯新阶段的开始。
作为中国新一代导演中艺术性表达最狂野、没有之一的导演,毕赣前两部长片着力不可谓不深,但第一部因为资金原因留下遗憾,第二部则成为艺术影片商业营销争议的经典案例。
但这之后,便有了这部野心更大、阵容更华丽的《狂野时代》。
在我看来,这完全可以理解是毕赣给电影的一封情书,从希区柯克式镜头,到《月球旅行记》的月亮,再到最后透过迪厅窗户看到户外放映原版的《水浇园丁》,这是一部只有深爱电影的人才能拍出来,也只有深爱电影的人才能看懂的电影。
从艺术表达看,毕赣肆意放纵,将电影这个永恒之物,拍成了属于毕赣的如梦之梦。
他用6个章节,六个主场景,以及一个贯穿始终的演员易烊千玺饰演的寻梦者,串起了一场穿梭百年的幻梦,其中充满了毕赣式的符号、隐喻,和独属于他的电影诗意,例如那个浪漫无限的漫游长镜头。
毕赣将默片、科幻片、谍战片、温情片、黑帮片和他自己的《路边野餐》全部融入到电影里,每一段的风格、画面、音乐都不同,但又用这场梦幻巡游,完成了对百年电影史的致敬。
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段和最后一段,从开场的默片质感+现代光影,到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的呼应,表现手法虽抽象,但对电影和电影院的致敬却清晰可见。
虽然不是每个观众都能看懂电影,但像留白的水墨画般的光影的美却是直接的,在这个短视频横行的年头,导演用色彩、光影、节奏甚至声音编织了一场美梦,也让观众再次相信“电影是一门艺术”。
电影能征服戛纳吗?它会再次证明毕赣的才华吗?
答案有待揭晓,但可以肯定,电影宛如毕赣的画布,戛纳也不过是他电影中的一幕戏而已。他的未来还有更狂野的想象。
其次,这也是演员们的一次机会。
《狂野时代》虽然并非最容易让演员获奖的电影,因为导演风格过于强烈,但,不论是领衔主演易烊千玺,还是舒淇、李庚希等演员的表演,都各有趣味。
易烊千玺是全片贯穿始终的演员,一口气挑战了怪物千玺、受刑者千玺、骗子千玺、黑帮人物千玺等,5个角色都是观众未曾见过的易烊千玺,不同篇章里他的外形、年龄、体态、声线都各不相同。
电影给了易烊千玺巨大的表演空间,易烊千玺也再次证明自己是新生代最有潜力的男演员。
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怪物千玺和中年人千玺,除了妆造本身,他还能通过调整声线和身体形态来塑造不同的角色,让人完全看不出他自身的影子,看完电影我认为易烊千玺的戏路和他的未来一样充满无限可能。
至于舒淇,虽然只出现在开场和终场,但她的眼睛和声音,却是揭开整部电影谜底的钥匙。
尤其开场长达20分钟的默片,如果没有她优雅美丽的肢体表演,怕是会乏味许多。
其他演员中李庚希和易烊千玺的对手戏很有趣,赵又廷则演出了一个观众见所未见的赵又廷。
这倒与高圆圆入围戛纳的《风林火山》的表演相映成趣,这对夫妻这次都完成了突破过往形象的表演。
这些演员中,舒淇是戛纳主竞赛单元常客,作为侯孝贤御用女主,她前三次入围是《千禧曼波》、《最好的时光》和《刺客聂隐娘》,这是她第一次凭与侯孝贤导演之外的导演合作作品入围主竞赛单元,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悬念在于,毕赣与舒淇能否第一次合作就拿奖?
作为我个人,是有些难以融入毕赣创造的电影世界,导演也没有邀请我这个通俗片观众“路边野餐”的意思,但我还是坚信,这是毕赣新狂野时代的开始。
02 麦浚龙的《风林火山》和张子枫的《少女杀人事件》
除了《狂野时代》之外,我还关心两部不同风格的新生代导演自编自导的作品,麦浚龙的《风林火山》、周璟豪的《花漾少女杀人事件》。
前者入围戛纳“午夜展映”单元。后者入围“导演双周”单元。
先说《风林火山》。
影片口碑已经传回国内,我知道不乏自媒体在唱衰影片,但就我个人的理解,即使它可能达不到大众预期的高度,但也绝不像许多人唱衰的那样一无是处。
我甚至从《狂野时代》和《风林火山》看到某种相同的东西,就是导演的执念。
和《僵尸》一样,这依然是一个无法复制的麦浚龙。
麦浚龙耗费巨资创造了一个一直飘雪的香港,整部影片都透着刺骨的寒意,故事并不复杂,问题在于你如何理解这部麦浚龙风格的港式警匪片。
全片开场,是金城武的角色前往医院探望病重的父亲。与此同时,两名神秘悍匪在铜锣湾无差别扫射,漫天飞雪加剧了局面的混乱。
在麦浚龙自己饰演的卧底探员化身人体炸弹炸毁医院后,金城武饰演的集团继承人决意创造一个无毒世界,由此和刘青云、梁家辉饰演的警探,古天乐演的杀手,杜德伟饰演的逃亡大哥,以及高圆圆饰演的黑帮大嫂之间,产生了连番明战暗战。
所谓“风林火山”,则作为《孙子兵法》被各方引用于这场警方黑帮大乱斗中。
如果是陈木胜,电影就是另一部加强版的《怒火重案》,如果是邱礼涛,这会是另一部大堆头的套路港式警匪片。
但在麦浚龙手里,影片变成了一个导演自己的游乐场。
电影当然存在剧情散乱、慢镜头泛滥等问题,麦浚龙的大场面驾驭力也还不算成熟,但不能说他没有完成心目中的美学盛宴。
实际上,麦浚龙还是拍出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飘雪香港,无论是满天枪雨下乍现的黑白,还是影史上最风格化的葬礼场景等,麦浚龙都依然是麦浚龙。
故事有些让人看不懂,因为情节串联不是简单的因果循环,而是跳跃式的,导演要拍的也不是标准起承转合的港产警匪片,而是人性深渊与欲望缠斗。
演员方面,金城武、刘青云的角色惊喜不大,但梁家辉、古天乐的表演各有意蕴,高圆圆冷艳狠辣形象则最令人眼前一亮。
这部从15年官宣到今年拿到龙标,经历了10年的电影即使不算完美成功,也绝非无聊烂片,即使失败,也是败亦灿烂。
我现在关心的有两点,一是影片上映票房可否逆袭?二是影迷能否看到导剪的7小时完整版。《风林火山》又可否成为另一部《天国王朝》?
再说《花漾少女杀人事件》。
这是新人导演周璟豪执导、陈正道监制,张子枫与马伊琍主演的悬疑剧情片。
周璟豪作为哈佛计算机系毕业生跨界执导,没想到首部长片即展现成熟叙事能力,以及商业与艺术的平衡驾驭力。
全片开头就是一场血案,引出悬疑感,接下来是一段相互纠缠博弈的母女关系、女孩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,电影充满了反套路,结局更是出人意料。
本片最精准的类型是“心理惊悚片”,加上张子枫饰演的女主江宁是一位陷入迷局的花滑选手,当然会有人质疑影片抄袭《黑天鹅》,但这根本是两部不同的影片。
相比《黑天鹅》,本片的重点聚焦江宁与母亲兼教练王霜(马伊琍饰)畸形的母女关系,以及母女之间的战争,整部电影都透着一股冰冷刺骨的病态,与令人窒息的疯魔。
最值得一提的,是张子枫的表演。
张子枫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具“破坏性”的表演,相比《唐探》中一笑倾城的“恶女”,这次角色显然更加疯魔,尤其是与马伊琍饰演的母亲的对峙绝对令人毛骨悚然。
张子枫至少从两个方面完成了突破,一是片中多场近景镜头和长镜头拍摄的滑冰戏份看来是自己完成的。如果这些高速旋转、阿克塞尔跳等高难度花滑镜头真是张子枫自己完成,其投入程度绝对可以成为新生代演员的表率。
其次是再度饰演恶女的张子枫不负众望,完全演出了角色的病娇属性和层层叠加的情绪张力,影片的“反套路反转”和强烈的离场感基本都出自张子枫的表演,结局她还演出了少女的蝶变重生。
作为联合制片人的马伊琍表现也堪称精彩,尤其和张子枫最后一场对手戏,母女积怨彻底爆发。马伊琍的表演怒火蔓延,上一代实力派女演员从两个层面上完成了对新生代女演员的托举。
除了入围戛纳,影片应该还有不错的商业前景,全片融合悬疑类型与心理惊悚元素,剧情的发展出人意料,惊恐幽暗的氛围投入感极强,可看性不低。
而作为张子枫首部入围国际三大电影节的作品,她的表现不仅巩固了其“00花演技领军人物”的地位,也应该会在病床微笑之后,留下又一个演技名场面。
综合两片表现,有遗憾,但也让人看到了华语片的新突破——
年轻导演开始崭露头角,也以更坚定、更为类型化的方式,用作品表述着自己的情感与思考。
它们,更尖锐,也更大胆了。
03 中国电影的下一个“狂野时代”
当然,今年戛纳的华语片也有遗憾。
比如缺乏去年郑保瑞的《九龙城寨》那样众望所归式的好评。
三部华语片,各有各的争议和遗憾。
但除去这些争议,今年戛纳电影的入围影片表现,意味着中国电影又回到了国际主流电影节重要的席位中。
或者说,代表着中国电影在戛纳重新上桌。
这其中,最惹人注目的无疑是超越第六代的新生代导演,新生代演员的亮眼表现。
张艺谋、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纵横国际影展的黄金时代之后,在中国电影商业化大潮中,贾樟柯、管虎、娄烨等所谓第六代导演,一度以纪实性风格影像,和不在乎有没有票房的创作态度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展再续风帆。
但时间如流,当第六代导演从新锐变成新的老牌导演,疲态也在所难免。
新人,开始老了。
他们之后,新一代的中国电影人,能拿出什么来?
这届戛纳的华语片,就是一场集体回答:中国电影人需要的,不是守着前辈的江湖,而是开启自己的新天地,去开启中国电影新的狂野时代。
在他们身上,我们终于能看到一股冲劲,让中国电影达到更远的地方,让观众再次心脏狂跳,这才是让人最感慨的地方。
最后,让我们回到华语电影戛纳“狂野”故事开头。
1975年,华语电影阔别戛纳12年后,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,导演胡金铨、女主徐枫,带着完整三小时版的《侠女》来到了戛纳,影片首映后得到影评人、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,虽只获得技术大奖,却成为华语武侠片不朽经典。
时间一晃到了1988年,陈凯歌第二部电影《孩子王》入围戛纳完成放映,因为拷贝质量较差,未能还原影片原有的色彩,但台下的一位女观众见识到了陈凯歌的才华,此人便是已转做制片人的“侠女”徐枫。
她找到陈凯歌说:“我这有本书,你看看,愿不愿意把它拍成电影。”陈凯歌手头已经有了下一个项目《边走边唱》,但徐枫却认真的说:“我可以等你。”
两年后,《边走边唱》再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,陈凯歌和徐枫再度在戛纳相遇,她再次向他提出了合作邀请。陈凯歌反复思量后,决定接下这部在他看来有些商业的影片。后来他来到香港找到小说主角程蝶衣的创作原型,张国荣。
多年后回忆那场相见,陈凯歌说:当年张国荣听他讲剧本时好像坐在故事的船上,湖光山色都倒映在他的脸上。
听完陈凯歌介绍后,张国荣握着陈凯歌的手说:谢谢导演,我就是程蝶衣。
影片开拍前,张国荣先行赶赴北京拜师学习京剧表演。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北影厂练四个小时,回酒店接着练。
1993年5月,《霸王别姬》成为首部获得戛纳最高奖金棕榈奖的华语电影,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部。
而我期待这次戛纳的原因其实也在于此。
我并不在乎《狂野时代》能否32年后再夺金棕榈,也不在乎它们是否会大爆。
我在乎的是看到了当年电影人骨子里的“狂”。
在流量时代里,依旧有人愿意回归作品本身,想在固化的市场里,狂给你看一看。
而不是在奔向流量的道路,头也不回。
成败且不论,那股“不疯魔不成活”的狂性还在,那中国电影就一定还有机会,还能赢。
这篇文章由一缕冥火于2025-05-23 18:53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洋儿云荣江分享网立场。
发表评论 (56条评论)
天天在争扎
2025-05-23 08:11这篇文章对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到底多重要家具的分析非常深入,特别是关于木材选择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。我家最近正打算更换客厅家具,这些信息对我帮助很大。
星辰印
2025-05-23 08:46作为一名家具设计师,我认为文章中提到的柏浪涛是时候该考虑隐退了设计理念非常前沿。尤其是抽屉结构的创新应用,确实能提升家具的实用性和美观度。